新闻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智慧养老的主要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12/6 0:00:00
  • 智慧养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施的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养老成为解决我国日渐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的新途径。当前国内智慧养老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技术手段落后、发展不平衡以及行业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但未来的市场前景和发展需求却是十分可观的。本文就我国智慧养老存在问题及成因、发展对策等进行探讨,力求探索适合我国养老发展的智慧之路。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等),围绕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安全保障、应急救助、娱乐休闲和学习分享等诸多方面,通过现代智能设备对涉老信息的自动监测、预告报警以及自主处理从而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灵活的服务与管理,实现现代科技与老年人的智能互动,并对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进行再开发和再利用,促进老年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不断提高,在实现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同时,使老年人活得更有价值、尊严和幸福感。

    智慧养老主要问题


    智慧养老这一新型养老模式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的智慧养老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


    智慧养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的开发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涉老信息和数据的应用、整合和处理等方面,还无法实现数据信息的充分采集、有效分析、整合处理以及开放共享;智能养老产品目前也过于单一,一般仅为便携式手环或智能手机,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信息数据和智能设备开发往往落后于养老服务发展,不能实现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难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

    智慧养老产品的智慧性不足


    智慧养老产品设计没有体现出以老年人需求为本的理念,许多产品并未真正实际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能力与生活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复杂,操作也很繁琐,导致老年人无法熟练使用,很多老年人最终都会放弃使用智能终端产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并没有达到服务老年人的目的。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仍很稚嫩


    国内的养老产业仍然没有形成集约化的商业模式,服务成本偏高,两极分化较严重;经营管理上缺乏科学高效的模式,养老资源利用率不高,养老服务严重碎片化;新兴的智慧养老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经营缺乏规模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羸弱。

    智慧养老产业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国内制定的涉及养老服务标准的政策文件并不多,已出台的相关文件制度多为建设性或指导性的意见,往往以语言性描述为主,缺乏科学性说明和操作标准,对养老服务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强。例如合肥市在实践中因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内容、标准、运作方式等方面各不兼容,导致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服务资源无法相互利用。智慧养老产业更是没有系统性制度或规范进行指导,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有效的行业监管,造成智慧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

    智慧养老服务忽视精神层面要求


    国内的养老服务一般都是着重于生活照料、健康医疗以及便利服务,往往忽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文化娱乐以及知识再教育,价值再创造更是无从谈起,稳定社区的老年人之间缺乏互动式交流与互助分享,精神层面无法得到真正的慰藉。第六,老年人信息管理不规范。目前国内个人信息管理极不规范,存在个人信息不准确、统计数据模块标准不统一以及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等状况,老年人由于对个人信息重要性和管理方式认识不足,个人信息整体状况十分混乱,导致数据信息无法充分采集、有效分析以及科学整合处理,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

    推进智慧养老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倡导以老为本

    真正倡导以老为本,就是倡导尊重老年人、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根本,提供全方位服务和管理,针对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特别是让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安享晚年。这就要求养老政策的制定者、养老产品的设计者和养老服务的提供者都要做到以尊重老年人、读懂老年人为前提,了解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使老年人从心底接受智慧养老服务和使用智能养老产品,而不是使之成为眼下为数不少的闲置资源。虽然目前国内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为落后,但是随着国家及社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产品和智慧服务的不断推出,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我们有理由相信智慧养老必将发挥后发优势,满足老年人追求个性化养老服务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智慧养老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统一的标准为基础保证。目前国内整个智慧养老服务市场仍然没有规范性的制度体系和统一的指导标准,更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保障。倘若各个部门或机构的标准各自为政,必然会出现标准重叠的现象,也必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在各地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但要立足地方实际、提炼工作经验和教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标准,更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制订统一标准,强化宣传落实,使制度和标准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健全的监督机制和保障体系。抓紧建立与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监督和评估机制、法律保障机制等制度规范,在制定标准、全面落实的同时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督检查,保证智慧养老行业标准的落实和完善,实现制度体系和标准规范运行的系统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扶持智慧产业快速发展


    民政部门在定期采集各种养老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将涉老信息进行全面信息处理,深度挖掘数据信息的有效性,为智慧养老产业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和解决方案。养老信息大数据的深度挖掘还可以为智慧养老产业的需求和服务指引明确方向,为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提供准确切入点,使之在智慧养老领域有所作为,从而推动整个养老行业的不断发展。但在涉老信息采集处理方面,还应注意信息保密性,预防私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民政等养老相关部门和机构,还应该统一行动,协调配合,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将政府、医疗机构、服务商、个人、家庭等社会因素连接起来,通过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打造多种所有制并存、大中小公司、高中低企业都能共生发展的多元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产业体系。

    智慧养老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建设为支撑。专业人才主要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智慧的养老服务人员,另一面方面是专业的养老政策制定者和养老产品设计者。养老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养老政策和行业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关系着养老产业的未来发展状况。智慧养老产品设计者的水平和情怀,关系着智能设备能否真正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成为养老服务不可缺少的利器,抑或成为束之高阁的无用之物,这关系着智慧养老企业的生死存亡,也是目前智慧养老行业最为匮乏的。

    养老服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的效果,这不仅要求养老服务人员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专业的业务素养和技能更是养老服务的重要保障。因而建立并完善养老服务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至关重要,加强养老专业人员培养,拓宽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渠道,逐步提高智慧养老专业从业者的工资福利水平,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投身于智慧养老服务行业;依托高等教育资源开设养老相关专业,进行系统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业务的老年人健康、医疗及心理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对生活上可以自理,有独立社交能力的低龄老年人进行基础的护理照料培训,使其充实到养老服务中来,与高龄老年人之间有效互动,彼此照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智慧养老专业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开展老年人再教育


    加强老年人的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教育,是老年人跨越银色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样才能使老年人掌握并熟练使用智能设备,使之真正成为智慧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促进养老服务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还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开展个性化知识再教育,使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实现与现代科技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创造新的社会价值,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需求,使老年人活得更有价值和尊严,感到更加幸福。

微信二维码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