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 | 疫情之下,农村老人如何居家养老?
- 发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2/5/30 0:00:00
相比起城区老人来说,农村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更为普遍。疫情期间,如何让这些老人继续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在大兴区魏善庄镇,依托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打造的“首善养老”平台,构建起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确保养老服务“不掉线”,让老人足不出户也能实现“有求必应”。
对接
智能胸卡确保随时呼叫
与村子里很多老人一样,87岁的陈良并没有跟随儿女进城养老,而是选择和老伴一起留下。
“五个孩子倒是经常会回来,但他们有的还在工作,有的退了休在家带孙子,不可能一直都在身边。”陈良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老伴生活不能自理,日常需要照料,有时难免会觉得力不从心。
在魏善庄镇,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村子里有不少老人都是子女外出就业,自己不习惯到城区住楼房,宁愿守着老房子,所以独居、空巢现象很普遍。”魏善庄镇民生保障办公室(民政)主任刘洋发现,老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养老服务难以完全匹配,再加上村委会事务繁杂,没办法腾出专门人手,来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养老服务,“这就需要在全镇范围内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用智能化的手段破解这一难题。”
平台从何而来?魏善庄镇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成为有力后盾。“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起‘首善养老’平台,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管理模式。”据刘洋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相互配合,让服务供给与老人需求实现有效对接,“疫情期间,线下服务虽然受到限制,但平台一直都在运转,线上服务从未中断。”
在刘洋看来,供需对接方式至关重要。“一开始,我们考虑过给老人配手环,用于监测生命体征等,但高龄老人往往没有佩戴手环的习惯。后来,又考虑过安装‘一键呼’电话,但座机位置是固定的,老人一旦发生摔倒等意外,很难及时呼叫。”经过比较,刘洋与团队成员决定为老人配备智能胸卡,“老人可以挂在脖子上,胸卡的一面是老人的基本信息,另一面是四个快捷键。其中数字1、2、3可以绑定三个家人的手机号,还有一个SOS键,老人如果有服务需求或者遇到紧急情况,连按两下就能接通后台,与工作人员对话。”刘洋谈到,目前全镇已有300多位80岁以上老人用上智能胸卡,老人使用胸卡产生的费用全部由镇政府补贴。
功能
定位设计避免老人走丢
“胸卡特别方便,不用记那么多号码,一按就能呼叫。”在陈良眼里,智能胸卡的功能比想象中更强大,“还有定位功能,省得我们在外面不小心走丢。”
刘洋深知,定位功能对老人而言十分必要。“之前,我们村就有一个老爷子出门遛弯儿,结果走着走着迷路了,后来发动好多人到处找,才总算在十多公里外的隔壁镇找到。如果有智能胸卡,就不用再这样‘大海捞针’。”
事实上,定位功能背后有着周密的设计。“在魏善庄镇城市大脑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从魏善庄智慧养老可视化平台模块中清楚地看到39个村以圆圈的形式分布。”刘洋告诉记者,每个圆都是以村委会为中心,向周围辐射500米范围构成,“一个圆就是一个电子围栏,本村的老人如果走出了电子围栏,工作人员就能及时从平台监测到,并联系对方,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也会跟家属联系,告知老人外出的情况。如果联系不上老人,就会让线下工作人员或者村委会干部按照定位前去确认。”
如何确保这样的服务“不掉线”?项目负责人戴波谈到,团队共安排6名工作人员负责24小时接听,线下除了工作人员以外,每个村还有村委会干部及志愿者随时响应。
“相比起城区来说,农村居住比较分散。疫情期间,老人不方便外出,我们就会每天给老人打电话,主动了解老人需要什么,陪老人聊聊天。”戴波了解到,近期老人的理发需求较多,团队便组织工作人员上门提供服务,“我们还有对接的签约商户,老人需要买东西的话,也可以送到家里。如果老人需要去医院,还会有线下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陪同就医。”
监督
线下服务后台实时跟进
提起线下工作人员,陈良对“小刘”赞不绝口。“没有疫情的时候,小刘经常过来,什么都帮着干,对我们这些老人真好,我们村好几个老人都夸她。”
陈良口中的“小刘”名叫刘亚芬,今年53岁的她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从没想过,年过半百居然有了第一份工作。”而这得益于魏善庄镇组织开展的剩余劳动力参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我平时就喜欢跟老人们在一起,在家也有照顾老人的经验,与其在家闲着,不如出来发挥下‘余热’。”面试通过后,刘亚芬在养老院接受了系统培训,全面学习护理技能,“比如,噎食怎么处理,怎样给卧床老人翻身,如何进行擦拭,还有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
去年9月,刘亚芬正式上岗。“主要负责巡视探访,陪老人聊聊天,帮着做点事,老人都特别热情,每次都给我拿吃的。”看到自己的工作被认可,刘亚芬打心底里高兴。
“老人发出需求后,平台会在线上派单,线下工作人员可以选择接单,老人子女也能在App上看到服务过程。”戴波称,后台会对线下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监督,“工作人员什么时候到家里,提供哪些服务,什么时候离开,这些都会要求将照片实时上传,后台工作人员会跟老人进行确认,核实以后系统自动录入服务情况,保证服务真实有效。”
除了常规呼叫外,平台也会遇到一些特殊呼叫。“有一次,一位老人半夜里突然通过胸卡的SOS发来呼叫,平台这边接通后却没有声音,再给老人拨过去也无人接听。”戴波谈到,由于担心老人出现意外,线上人员立即上报,并联系线下人员到老人家中确认,“好在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老人只是不小心按错了,但不管是不是真有事,我们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提供服务,戴波组织团队工作人员不断完善老人的信息档案,“包括健康情况和居住情况等,智能胸卡绑定的手机号如有变动,也要及时更新。”
拓展
医养结合平台整合功能
怎样让“首善养老”平台更实用?刘洋说,调研期间,团队积极倡导镇域范围内的为老服务实体接入北京养老助残卡系统,然后把这些支持使用养老助残卡的机构信息整合进App里,“老人和子女都可以在上面直接看到,比如养老驿站有哪几家,老年餐厅都在哪儿,有需要的话直接导航就能过去,不必再挨个打听。”
在医养结合方面,平台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魏善庄镇将镇卫生院、7个社区卫生站、25个村级卫生室以及8个家庭医生团队统一纳入‘首善养老’平台,老人用智能胸卡联系平台寻求相关服务时,坐席可以直接为老人对接最近的医疗资源。”刘洋表示,团队今年还特意邀请养老院医护部的主任加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专业性。
除了居家养老以外,机构养老同样接入平台。“老人在养老院或驿站过得好不好,这些场所的疫情防控、安全巡查是否到位,都能随时关注。”据刘洋介绍,“首善养老”平台与设立在这些场所的90个摄像头联动,确保民政部门可以远程实时监管。
“现阶段,平台仍然处在1.0版本,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刘洋提到,今后将在专业人员培养方面加大力量,“劳动保障部门每年会组织技能培训,我们可以积极对接,储备更多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这样一来,我们的养老服务也能更加丰富,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宗媛媛
-
上一篇: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食”光下一篇:安徽省实施老年助餐服务行动